弥勒菩萨对众生生起慈悲心的更重要的表现是,他经常在兜率内院为---说法,劝化更多的众生往生弥勒净土,将来再下生到弥勒人间净土度化更多的众生。按照<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所说,弥勒都率净土和弥勒人间净土都是国土庄严,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国土,生到弥勒净土的人,不仅永远不再受轮回之苦,而且还可以仰仗弥勒菩萨的法力度化更多的人远离。
弥勒菩萨不仅具有超人的忍辱精神,而且还经常劝人要学会忍辱。他的另一首<忍辱偈>就表达了劝人忍耐的哲理思想。偈云: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皮常忍辱,放开笑声暗消磨。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能使此心无挂碍,自然征得六波罗。
这首偈语通俗易懂,中心思想是宽容忍辱。它所包含的哲理是:我们在生活中应当不过分计较个人,做到“以责人之心责己,以宽容之心待人”。而且在平时生活中,对于别人有意或无意加给自己的---,一定要学会忍耐,切不可怒发冲冠,把本来可以消灭在萌芽状态的东西,弄得一发不可收拾。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说,学会忍辱,不仅能够提升人的人格修养,而且还会有助于道业成就。
宽容精神是的基本精神,宽容也是徒应当具有的基本修养。所谓宽容就是对别人的过错不予计较,给予原谅。诸佛菩萨都是善于宽容别人过错的。---释迦牟尼住世时,一个外道听说他很讲修行,并且影响了一大批---跟从他修行,这个外道心里非常憎恨。于是就在佛陀向众---说法时,指着佛陀。佛陀听着外道的默不作声,等到这个外道骂够了,佛陀才以轻柔的口吻说:“你送给别人东西,别人若不收,这些东西是谁的?”外道说:“当然是我的。”佛陀说:“你刚才骂我,我不收,你骂的还属于你自己个了。”外道哑口无言,连连向佛陀---。
联系我们时请一定说明是在100招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本文链接:https://tztz191637.zhaoshang100.com/zhaoshang/276713838.html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