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人裴渊<广州记>说:‘俚獠铸铜为鼓,鼓唯高大为贵。’(<后汉书·马援传>)晋人刘欣期<交州记>也说:‘出大吴公皮以冠鼓。’(<后汉书·郡国五>注)明人邝露<赤雅>说:‘峒中酋长者,铸铜为鼓。’峒为未立郡县前的地方---。峒中酋长指壮族酋长,铸铜壮族先民是铜鼓的制造者。壮族祖先已广泛聚居在广西南部沿海一带,如<太平御览>卷七百八十五引万震<南州异物志>说:‘广州南有贼曰俚,此贼在广州之南,苍梧、郁林、合浦、宁浦,高凉五郡中央,地方数千里,往往别村,各有长帅,无君主恃,在山险,不用王。’俚就是乡里之人,上人,本地人,指的是壮族人。<旧唐书>卷四十一<地理志>第四也


























壮族使用铜鼓历史悠久,他们把铜鼓看做是传家宝,十分珍惜它,并千方百计地保存下来,使之世代相传。师宗壮大族的传世铜鼓主要集中在与广西接壤和与文山、红河两州交界的高良、五龙、龙庆三个民族乡的村寨,这些铜鼓多说是世代相传下来的,也有个别购买的。据调查,全县境内1958年以前存有铜鼓一百余面,后多数在当时的“献铜”运动中被毁,现今仅存十面,均为村寨集体所有,多由村中德高望重之人或某姓族长专管,这些铜鼓都为传世品,已无人能说清其窨是哪一代传下来的了。


























铜鼓传说反映了壮族民间使用铜鼓的一些习俗,这些习俗有的至今保存,有的已经消失,说明铜鼓在壮族人民生活中的功能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变迁而发生变化的。云南铜鼓云南铜鼓以其类型丰富,使用时间早、长,出土有伴出物,数量居而占有重要---。铜鼓类型划分是铜鼓研究的基础,使我们可以据此进一步探讨铜鼓各类型的年代、地域分布、相互间发展演变关系、起源、传播及族属等。1898年德---a·b迈尔和w·富瓦,在所著<东南亚的青铜鼓>一书中,首先将52面铜鼓分为六类。1902年奥地利人f·黑格尔发表了<东南亚古代金属鼓>,书---收集的146面铜鼓划分为四个基本型和三个过渡型




















联系我们时请一定说明是在100招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本文链接:https://tztz191637.zhaoshang100.com/zhaoshang/275100395.html
关键词: